短短順利完成手術,獸醫師替他照了全口X光,縫合了牙齦上的小洞,也拔掉幾顆殘留的牙根。手術結束後短短很快就清醒了,晚上去接他時,他已經可以走路,回家也能跳上跳下。
上一集談到大型連鎖動物醫院設備不足,養貓的朋友問我是哪家醫院,在此就不提。朋友知道後覺得不可思議。我才注意到這可能不是我一個人的誤解,所以今天繼續來談這件事。
我想有很多飼主選擇大型連鎖動物醫院,都是出自於信任和覺得可靠的想法,認為大型連鎖動物醫院等於財力雄厚,也等於醫療設施完善。但是,這在目前的台灣看起來很可能是一種迷思。
以我的觀察,即使是大型連鎖動物醫院,他們有些分院的空間很小,可能沒有辦法放那麼多儀器,獸醫師的人力也比較少。所以這一點還是要飼主自己注意,不一定大型連鎖動物醫院就設備完善,相反地,也不一定小型動物醫院就設備不足,有些小型動物醫院它不只設備完善,醫師也很願意跟飼主解釋寵物的病情。
我覺得挑選動物醫院的基本方向有三個:第一是去了解動物醫院有哪些設備,評估設備是否完善。第二是確認獸醫師願意好好解釋寵物的病情,也願意討論治療方向有哪些選擇,餵藥、擦藥、注射等等居家護理遇到困難的時候,獸醫師願意把你教會。第三是飼主要學著觀察寵物是不是久病不癒,我們人類感冒的時候去小診所治療就會痊癒,如果得了癌症當然去大醫院做治療。以為寵物生了小病但是長時間一直治不好,可以考慮是不是要轉院。
有一些警覺心很高的飼主,他們提倡多去幾家動物醫院給不同的獸醫師診斷看看,我覺得這也是一種策略,但這個策略需要比較多時間、金錢、體力。然而不一定每個人都有那麼多資源做這件事。我以往覺得在同一家動物醫院看診還是有優點,因為動物醫院有貓咪過去的病歷,所以即使一開始沒有找到原因,經過不斷地檢查和排除問題之後,漸漸應該會知道是什麼疾病。
但是有些疾病很少見,甚至很多獸醫師也沒有接觸過,或者很少很少接觸到這個疾病。因為過去的經驗有限,所以就算檢查報告看到一點點線索,他們也很難一時間聯想到罕見疾病。所以假如你的寵物真的病了很久,也不曉得明確的疾病名稱是什麼,你想換一家醫院,有四個方向可以參考:
第一是找一家同時會有很多獸醫師值班的動物醫院,他們可能常常在帶新進醫師,常常會內部討論寵物的病情。第二是找一家大學獸醫系附設的動物教學醫院,他們為了教學,經常會接觸新的知識,也會有內部的病情討論。第三是前面提到的策略,多去幾家動物醫院給不同的獸醫師診斷看看。第四就是還是選大型連鎖動物醫院,但是要選擇去總院,不要選擇去分院。
最後還是記得,盡人事然後聽天命,因為無論醫學或是生命本身都是有極限的,我們不要過度強求結果,或是過度勉強自己,在能力範圍內去照顧我們的寵物,給彼此一些彈性的空間。寵物他到底過得好不好、開不開心,他會讓我們知道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