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場人際挑戰
工作中難免會遇上棘手的人際關係,曾經在好工作戰死,也曾經在嚴酷戰場倖存。幾乎每個工作都曾經歷人際關係挑戰,這次也許是上司情緒不穩定,那次也許是同事情緒不穩定,也可能遇上自身狀態不佳。在全身而退的工作中,除了人際關係挑戰,也加倍奉送全新工作內容挑戰。超過一半待辦事項是新的,接觸過的待辦事項也要從零開始建立系統,我的年紀還比同事大很多。
我覺得一切都超困難的,不過當時心裡有個聲音自問:「為什麼已經在做想做的工作,卻還是不開心?我到底要怎樣才會開心?」隨著問題而來的是一種心思澄明,我突然理解自己還是想要學習工作相關的知識,只是一開始被旁人的話語禁制了:「花錢請你來工作不是來學習。」但無論別人說什麼,那一刻我發現自己已經取得學習權限,可以在工作中學習。這就是我的目標,旁人說三道四又怎樣?他們無法替我的人生負責,所以也沒有權力阻擋我做合法的事情。而且要是整個職場的人都不想學習,這公司才危機四伏吧。
你為什麼選擇這份工作,你想去哪裡
這是第一個重點,想像工作是一條道路,首先要問這條路可以通往個人目標嗎?假如個人目標是生活費與退休金,那公司按時發放足以支應生活費的薪資,並依規定提撥退休金,這條路才算是能夠通往目標。假如你想要的是輕鬆愉快的工作,那麼個人能力大於工作要求的職場才能夠通往目標。而假如個人目標是蓋出一棟大樓,公司至少得先取得能蓋房子的建地、建築執照、預算和工程團隊等等,這條路才算是能夠通往目標。
以蓋大樓的例子來說,要是因為某種難以扭轉的原因,努力了很久,但公司無論如何都無法取得建地、執照、預算等等這些蓋大樓的前置工作,你發現無論靠自己或團隊努力,一概無法完成這些前置工作,工作上存在無法改變的阻抗,表示這條路現在已經無法通往目標了。畢竟前置工作無法完成的話,要蓋出大樓是很困難的。你一開始開車上路的確是想去目的地,只是你在開車的途中,才慢慢理解此路不通。
工作就像開車
如果一個台中人要開車去台北,會選擇北上那條高速公路,不會選南下那條高速公路,遇見道路封鎖也會繞道而行。職場也是如此,首先要確認這條路能不能抵達終點,身在這份工作中是否能達成個人目標。若沒有達成個人目標的可能,就像把車開進一條到不了終點的路,此時要做的是換一條路走,轉向,找到那條能抵達終點的道路。糾結的時候,可以想想開車遇到封路時,自己會怎麼做。
並不是說確認無法抵達目的地時,馬上就要離職,除非遭遇重大職場壓力事件,損及個人身心健康,如果你發現自己精神枯萎,這時就會建議離職(就當作發生車禍吧)。否則從長計議還是重要的,也許這份工作暫時無法幫助我們抵達目標,但還能忍受,那也許可以暫時將它當成過渡期的工作,從期待抵達目標,變成期待提供轉向其他道路所需的資源。
職場是一條充滿障礙物的賽道
騎機車和開車有一件讓人不習慣的差異,騎機車只要夠狠,鑽來鑽去沒人能阻擋。開車就不一樣了,汽車因為體積大,在道路上和其他汽車一起移動時經常會被卡住。有些車主犯路怒症,就是因為開車上路會遇到各種無法預測的障礙。遇到障礙時,車主可以乾脆停下來不開,跟其他車主或障礙物大吵一架,或者就想辦法把車給開了。
在某個塞車又快遲到的清晨,我了解到開車通勤只有一個目的,就是抵達終點。職場也是如此,工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無法預測的障礙,要不像開車一樣想辦法順順開到終點,減少被身旁的枝微末節、道路障礙干擾,要不兩手一攤向上司交代自己辦不到,無法完成任務。
所以第二個重點,是關於工作中要不要花時間去跟人際關係纏鬥。工作中難免遇到各種不可理喻的人,有情緒不穩定的上司也有情緒不穩定的同事,身在其中難免會受到干擾,挫折、難過、生氣,花大量時間剖析、推敲對方行為離譜的動機,這些反應相當常見。但我只是好奇,當你開車不順時,是否也會動輒下車跟流浪狗、封路告示牌、前車車主理論?還是你會想辦法把開車到終點?也就是我們開車上路後,要不要花時間跟路上障礙物認真較勁的問題。
人際關係是強大的干擾物,但首先記得你是誰,也記得你想去哪裡。確信工作可以通往目標的話,就默默朝目標走去吧。專心走向目標的副作用是逐漸不再感受到人際關係的干擾。並非不理會上司與同事,而是為了想辦法走向目標,盡量在每一件事情上就事論事,想辦法把工作給做了,而光做到這件事就很費力。這個理解讓我當時的工作變得比較順利,同時學到想學的東西,心情比較好,人際關係也維持在一個剛好的狀態。
我知道你很難過
通常大家的心願是希望情緒不穩定的上司和同事去接受治療,不料最後去接受治療的都是自己,因為他們顯然比你還能負重,他們可以劈哩啪啦說出工作上的需求,承擔被你討厭的重量,然後繼續做他們該做的事情。而你忙著應付上司和同事工作的需求與莫名的情緒轟炸,內心早已負載超重卻沒有察覺,可能也不敢開口拒絕。在被壓垮之前,溝通看看是一個選項,主動離職是一個選項,尋求幫助是一個選項,維持現狀也是一個選項。
而今天談的是另外一個選項,也就是確認工作是否符合個人目標,並且想辦法往目標走去,因為這樣做有助於調整內心負重,降低外界干擾。儘管如此,每個人能負擔的重量不同,即使工作符合個人目標,工作道路上那些障礙物全部加起來,還是有可能超過個人內心的負重。若超重情形持續,仍不建議長時間硬撐,畢竟也要計算一下自己有多少資本可以讓工作消耗。試想健康的人生還有幾年,留得青山在,不怕沒柴燒,所以也許先不用把山燒了。
*特別致謝開朗少女提供寫作建議。
老人點播專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