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新車的起步、爬坡、以及高速公路加速的延遲感,讓我不太習慣。
老車的開車體驗很野,新車比較溫和,跟我一樣沒睡醒。
本來以為是兩台車的排氣量差異,但實際比較數據後,覺得另有原因。
雖然新車動力較小,但車重較輕,換算單位效能看起來比老車更好。
退休老車是 2000 cc 汽油車,使用直列四缸16氣門自然進氣引擎,搭配 AT4 變速箱。
馬力 157 hp (6000 rpm),扭力 20 kgm (4000 rpm),車重 2 噸。
馬力重量比每噸 75 hp,扭力重量比每噸 10 kgm。
新車是 1500 cc 汽油車,使用直列四缸16氣門自然進氣引擎,搭配 CVT 變速箱。
馬力 106 hp (6000 rpm),扭力 14 kgm (4200 rpm),車重 1 噸。
馬力重量比每噸 96 hp,扭力重量比每噸 12 kgm。
起步延遲感
老車起步流暢,新車起步較鈍。
可能是因為 CVT 變速箱為了節能,在起步時採用低轉速。
引擎轉速低,導致輸出的馬力與扭力小,弱化汽車起步加速。
要改善起步延遲感,可以切換高效能模式,讓新車恢復對油門的靈敏度。
爬坡無力感
老車 D 檔能流暢上坡,新車 D 檔可以上坡但要深踩油門,而且不流暢。
這可能是因為輕踩油門、維持低速的情況下,新車的 CVT 變速箱還在節能模式中。
但深踩油門時,CVT 變速箱會切換到高轉速狀態。
此外新車的扭力輸出時間較晚,在更高轉速時才會輸出相對動力。
要改善爬坡路段的行車體驗,也可以切換至高效能模式、運動模式或低速檔,讓爬坡變流暢。
高速公路加速延遲感
老車進入高速公路之後,加速到 100 公里比較快,但新車加速比較慢。
兩台車毫無疑問都能加速到 100 公里以上,但新車會有幾秒鐘的延遲。
主要可能還是因為新車 CVT 變速箱限制。
要改善加速的延遲感,加速時可以切換高效能模式,讓新車恢復對油門的靈敏度。
總結一下心得,高效能模式似乎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。
爬坡可以再切換運動模式或低速檔,就能和老車性能差不多。
開了才知道 CVT 變速箱的節能取向會弱化性能,優點就是省油囉!